端午节有何习俗?

端午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。端午习俗早已不是划龙舟吃粽子,时代已经赋予它更多意义。

端午粽子

粽子作为食品,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,到了晋代,方成为端午节的节日食品。在一些地区,粽子除了是端午的食品外,还是端午祭祀的主要贡品。粽子的起源诸说不一,最早记载粽子的是汉代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。曹娥碑及《会稽典录》记载是为了纪念曹娥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是为了祭祀蛟龙。最为人们接受的是纪念屈原的传说。根据《齐谐记》记载,屈原在汨罗自沉后,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伤害他的躯体,人们纷纷将米饭等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。后来,为了不让这些米饭之类被蛟龙所窃,故做成粽子而投水,因为蛟龙害怕粽叶、绿丝。

端午饮食

端午除了吃粽子以外,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特色食品,其中吃鸡蛋是比较普遍的,除了和粽子一起煮的粽子蛋以外,鸡蛋还有很多煮法,譬如河南一些地方,要将鸡蛋和大蒜一起煮,江西的一些地方则煮茶叶蛋。打糕也是一些地区的端午食品,尤其是朝鲜族同胞聚集的地区。福建沿海地区的端午食品则是“煎堆”,是一种用米粉、面粉等调成糊状然后煎制成的饼状食品。另外,吃五黄(黄瓜、黄鳝、黄鱼、咸蛋黄、雄黄酒),吃十二红(朱砂豆腐、油爆虾、红苋菜等),也是一些地区的端午习俗。

龙舟竞渡

端午赛龙舟,全国各地均有举行,尤其以江南水系发达地区更为隆重。近年来,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,赛龙舟已经发展为一项国际范围内的赛事。龙舟竞渡之前,大多有一些祭祀仪式,各地风俗不尽相同。龙舟竞渡一旦开始,场面便异常热烈。健儿奋勇,观众呐喊,鼓炮齐鸣,破浪争先。除了速度竞技以外,竞渡活动中还有一些表演环节,譬如龙舟游乡、龙舟戏水、夜龙舟、旱龙舟等。

艾草驱邪

端午时节正值寒暑交替,是疾病易于爆发和流行的季节,古人认为疾病是妖魔作祟所致,加之“午”日又被认为是凶日,所以各地端午习俗中普遍有驱邪避凶的环节,最为普遍的就是挂插艾草。旧时采艾草的活动比较神秘,要在天亮日出之前,雄鸡未鸣之时出发,采摘近于人形的艾草。采回的艾草插挂于门上,有的地区还将艾草捆扎成虎的形状后再行悬挂。

端午配饰

按照民间传统,端午节的时候要佩戴些配饰来祈福驱灾。最流行的配饰是长命缕和香包。长命缕是用五种彩色丝线铰接成的绳索,端午时缠绕在孩子的手腕、脚腕处,遇到降雨方可取下。也有将长命缕缠绕于摇篮、床帐等地方,寓意避灾除病、保佑平安。香包是一般用彩色碎布缝制,内盛多种草药组成的香料,用绸缎等材料的丝带扎口。

端午节有什么禁忌?

  1. 忌说“快乐”
    端午节是屈原的忌日,这是端午节的一大内涵之一,所以在端午这天与亲友见面,不能互道节日快乐,应说“端午安康”!
  2. 忌恶月
    五月在风水习俗中称为“恶月”,是不吉利的月份,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“重五”,是恶上加恶,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一天。所以端午节这天有“躲午”的习俗,没有满周岁的小孩必须送到外婆家驱凶避祸。
  3. 忌游泳
    有些地方在端午这天是忌游泳的,尤其是那些曾经有人淹死过的地方。民间认为端午节这天,很多溺死鬼都会回到阳间找替身,所以要把粽子丢到水里,与他们分享,让他们不要找上自己。
  4. 忌丢香包
    端午这天,小孩会佩戴香包来辟邪。在端午节过后,必须要把小孩子带的香包烧掉,代表把晦气清除。如果把佩戴的香包丢失了。小孩子这一年都有可能不消停。
  5. 忌行房
    端午期间,不宜行房纵欲,特别是九毒日期间,容易“毒”气侵身,损害健康。

Themes by WordPress